脊髓损伤的康复
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是指由于外界直接或间接因素导致脊髓损伤,在损害的相应节段出现各种运动、感觉和括约肌功能障碍,肌张力异常及病理反射等的相应改变。脊髓损伤的程度和临床表现取决于原发性损伤的部位和性质。在中医学属外伤瘀血所致“腰痛”、“痿证”、“癃闭”等病证范畴。脊髓损伤可分为原发性脊髓损伤与继发性脊髓损伤。前者是指外力直接或间接作用于脊髓所造成的损伤。后者是指外力所造成的脊髓水肿、椎管内小血管出血形成血肿、压缩性骨折以及破碎的椎间盘组织等形成脊髓压迫所造成的脊髓的进一步损害。
案例:
患者黄某,男,67岁。患者2014-03-01外出旅游(天目湖)时,冷热交替刺激后突发双上肢麻木,以近端为主,逐渐累及远端及双下肢无力,迅速进展,约3-4小时后不能站立,排尿困难,当地医院行导尿等对症支持治疗,后转诊至上海市某医院,行颈椎MR示:C2-5椎体平面信号异常,颈椎退行性改变,椎管下狭窄;颈4.5椎间盘突出。再次转诊至上海某医院诊断为“颈部脊髓损伤伴四肢瘫痪”,于2014-03-22日行“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 颈椎后路椎板切除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手术,手术顺利,术后恢复可。现存在右侧乏力,时有肢体抽搐(轻度),行走不能。今来我院要求后续系统康复治疗,以“颈髓损伤术后”收入病房。
针对目前状况,经过评定脊髓损伤相关的功能状况,临床医师与康复医师共同制定出康复方案,由康复治疗师执行。
运动治疗:
PT床一对一截瘫肢体综合训练,运用关节活动度训练、肌肉牵张训练、肌力增强训练、关节松动技术等治疗方法,以达到维持关节活动度,增强下肢肌力,预防关节黏连及肌肉萎缩的作用;同时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增强心肺功能。
坐位平衡训练及床边转移训练:运动康复器具练习患者坐位平衡能力,同时运用床边坐站训练,以达到改善患者下肢肌力,提升患者扶站能力。
上下肢功率自行车:通过器械主动及被动的活动下肢,而达到维持下肢关节活动度,增强下肢肌力,增加下肢的协调控制能力。
物理因子治疗:
低频电疗法:功能性电刺激疗法使用低频脉冲电流刺激失神经控制的肌肉,使其收缩,以替代或矫正器官及肢体已丧失的功能。协调患者协调运动活动,加速随意控制的恢复。
中医定向透药治疗仪:是通过独创的非对称中频电流产生的电场,对药物离子产生定向的推动力,使药物中的有效成分更深入、更有效地透过皮肤黏膜快速的进入人体,靶向作用患部病灶
手摇车:为患者维持上肢关节活动度,增加上肢肌力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在进行康复治疗的同时,康复团队会定期评估患者的功能状况,以便调整患者的康复项目,制定下一阶段的康复目标。在患者及康复团队的共同努力下,尽最大可能恢复患者功能,争取回归家庭。